2013-02-28

← Older revision

Revision as of 21:18, 28 February 2013

(7 intermediate revisions by one user not shown)

Line 4:

Line 4:

[[File:Wikimania logo with text 2.svg|right|220px]]

[[File:Wikimania logo with text 2.svg|right|220px]]



'''2013年度在香港舉行的維基媒體國際會議'''是第九屆國際年會,圍繞著[[m:Wikimedia projects|維基媒體計劃]]([[w:|維基百科]]、[[wikt:|維基詞典]]、[[b:|維基教科書]]、[[s:|維基文庫]]、[[q:|維基語錄]]、[[n:|維基新聞]]、[[commons:|維基共享資源]]、 [[v:|維基大學]]及其他)。此會議允許來自世界不同地區的[[m:Wikimedians|維基媒體人]]會見他們,交流並互相分享經驗,以及引發新的合作。維基媒體國際年會亦是一個供維基媒體遇上教育及文化範疇以討論更多的合作,並展示維基技術最新的發展以及向公眾展示自由文化。

'''2013年度在香港舉行的維基媒體國際會議'''是第九屆國際年會,圍繞著[[m:Wikimedia projects|維基媒體計劃]]([[w:|維基百科]]、[[wikt:|維基詞典]]、[[b:|維基教科書]]、[[s:|維基文庫]]、[[q:|維基語錄]]、[[n:|維基新聞]]、[[commons:|維基共享資源]]、 [[v:|維基大學]]及其他)。此會議允許來自世界不同地區的[[m:Wikimedians|維基媒體人]]會見他們,交流並互相分享經驗,以及引發新的合作。維基媒體國際年會亦是一個供維基媒體遇上教育及文化範疇以討論更多的合作,並展示維基技術最新的發展以及向公眾展示自由文化。





作為主辦城市,香港為維基媒體國際年會提供獨得的機會。香港的在亞洲及太平洋一帶的中央位置方便參與者到達,可以吸引更多新的參與者,包括那些在過去數年因為政治或旅遊成本而從未參與過的維基人。香港的多元文化的遺產、高尚的教育系統、以及其獨得的政治地位吸引媒體、文化、學術界及政府的興趣。

作為主辦城市,香港為維基媒體國際年會提供獨得的機會。香港的在亞洲及太平洋一帶的中央位置方便參與者到達,可以吸引更多新的參與者,包括那些在過去數年因為政治或旅遊成本而從未參與過的維基人。香港的多元文化的遺產、高尚的教育系統、以及其獨得的政治地位吸引媒體、文化、學術界及政府的興趣。





為容許參與者善用此會議並與他人商談,節目將包括傳統會議環節(例如演講、討論、工作坊、展覽);充足的會談空間及休息亦提供方便參與者集會。稿件將會被檢閱並由[[programme committee|議程委員會]]預先審核。

為容許參與者善用此會議並與他人商談,節目將包括傳統會議環節(例如演講、討論、工作坊、展覽);充足的會談空間及休息亦提供方便參與者集會。稿件將會被檢閱並由[[programme committee|議程委員會]]預先審核。



__TOC__

__TOC__

Line 28:

Line 22:

== 主題 ==

== 主題 ==



維基媒體國際年會使用主題來組織稿件並容許不同目標聽眾的演講得以同時進行。以下為五個建議主題:

維基媒體國際年會使用主題來組織稿件並容許不同目標聽眾的演講得以同時進行。以下為五個建議主題:



=== 維基在亞洲 ===

=== 維基在亞洲 ===



亞洲對於維基的生態系統溝成一些挑戰及機會。我們可以如何發展維基媒體計劃,並鼓勵將文字在地化至本地語言,一些被更突出語言(例如英語及標準中文)所隱藏的本地語言,例如[[w:Cantonese|粵語]]或[[w:Indic languages|印度語言]]?我們可以如何複製歐洲[[m:Wikimedia chapters|維基媒體基金會分會]]的成功至亞太地區?與意見相反的人合作時,地區及政治性的爭議將在維基上演變成編輯戰或管理分歧;政府的網絡審查,例如[[w:Great Firewall of China|防火長城]],將令當地一些本地可自由編輯的百科全書建立,並與維基百科比賽。這條頻道主要希望建立維基媒體人的相同之處,並整理他們之間的分別,並鼓勵大家對更廣闊的世界了解更多。

亞洲對於維基的生態系統溝成一些挑戰及機會。我們可以如何發展維基媒體計劃,並鼓勵將文字在地化至本地語言,一些被更突出語言(例如英語及標準中文)所隱藏的本地語言,例如[[w:Cantonese|粵語]]或[[w:Indic languages|印度語言]]?我們可以如何複製歐洲[[m:Wikimedia chapters|維基媒體基金會分會]]的成功至亞太地區?與意見相反的人合作時,地區及政治性的爭議將在維基上演變成編輯戰或管理分歧;政府的網絡審查,例如[[w:Great Firewall of China|防火長城]],將令當地一些本地可自由編輯的百科全書建立,並與維基百科比賽。這條頻道主要希望建立維基媒體人的相同之處,並整理他們之間的分別,並鼓勵大家對更廣闊的世界了解更多。





===

+

=== 文博及教育外展 ===



文博及教育外展



===

With many Wikimedia projects reaching maturity, [[m:GLAM|GLAM]]s – galleries, libraries, archives and museums – and academia have become major contributors of new content. This track aims to foster collaboration and synergy between Wikimedians, [[m:GLAM|GLAM]]s and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Presentations and panels will demonstrate effective outreach techniques and results from ongoing activities as well as envision the future path for these efforts. Popular topic areas in the cultural part of this track include: legal and copyright issues, content partnerships and coordination, technical facilities such as [[w:QRpedia|QRpedia]], [[commons:Wiki Loves Monuments|Wiki Loves Monuments]] and Wikipedia towns. Popular topics in the educational part of this track include: the [[outreach:Wikipedia Education Program|Wikipedia Education Program]], Wikipedia-editing assignments in universities, Wikipedia as a secondary education resource, and expert engagement.

With many Wikimedia projects reaching maturity, [[m:GLAM|GLAM]]s – galleries, libraries, archives and museums – and academia have become major contributors of new content. This track aims to foster collaboration and synergy between Wikimedians, [[m:GLAM|GLAM]]s and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Presentations and panels will demonstrate effective outreach techniques and results from ongoing activities as well as envision the future path for these efforts. Popular topic areas in the cultural part of this track include: legal and copyright issues, content partnerships and coordination, technical facilities such as [[w:QRpedia|QRpedia]], [[commons:Wiki Loves Monuments|Wiki Loves Monuments]] and Wikipedia towns. Popular topics in the educational part of this track include: the [[outreach:Wikipedia Education Program|Wikipedia Education Program]], Wikipedia-editing assignments in universities, Wikipedia as a secondary education resource, and expert engagement.

Line 52:

Line 42:

=== 技術與基礎建設 ===

=== 技術與基礎建設 ===



技術與基礎建設是維基媒體計劃背後重要的一環,提供了硬件與軟件的配套,支援計劃的共同合作式發展。這條頻道容許技術工程師和發展者展示他們近期在維基技術上的研究及發展。主題可以包括:[[m:usability|可用性]]研究、[[mw:VisualEditor|可視化編輯器]]計劃、[[m:Mobile projects/Mobile Gateway|維基百科手機版介面]]、[[w:Wikipedia:Article Feedback Tool|條目反饙工具]]、[[mw:Manual:Bots|機械人]]、[[mw:Extensions|MediaWiki 擴展功能]]、翻譯及在地化,以及其他相關的技術重點。這條頻道允許大家共同發表意見,供日後發展以及創新,並緊貼讀者及編者一些不斷增加的期望。

技術與基礎建設是維基媒體計劃背後重要的一環,提供了硬件與軟件的配套,支援計劃的共同合作式發展。這條頻道容許技術工程師和發展者展示他們近期在維基技術上的研究及發展。主題可以包括:[[m:usability|可用性]]研究、[[mw:VisualEditor|可視化編輯器]]計劃、[[m:Mobile projects/Mobile Gateway|維基百科手機版介面]]、[[w:Wikipedia:Article Feedback Tool|條目反饙工具]]、[[mw:Manual:Bots|機械人]]、[[mw:Extensions|MediaWiki 擴展功能]]、翻譯及在地化,以及其他相關的技術重點。這條頻道允許大家共同發表意見,供日後發展以及創新,並緊貼讀者及編者一些不斷增加的期望。



== 演講長度 ==

== 演講長度 ==

Line 60:

Line 48:

由於過往多年均接獲大量稿件提交,我們要求你將你的演講時間設定為'''最多25分鐘''',包括提問時間。你可以要求更多時間,但較短的個人演講較容易獲得接受。

由於過往多年均接獲大量稿件提交,我們要求你將你的演講時間設定為'''最多25分鐘''',包括提問時間。你可以要求更多時間,但較短的個人演講較容易獲得接受。



此時間限制不適用於主要演講者、小組討論或工作坊。有至少3名演講者的小組討論演講可以連同清楚的課堂規劃申請70分鐘的時段。

此時間限制不適用於主要演講者、小組討論或工作坊。有至少3名演講者的小組討論演講可以連同清楚的課堂規劃申請70分鐘的時段。



所有稿件,不論接受與否,皆歡迎於非會議時段或會議中會談時段討論。

所有稿件,不論接受與否,皆歡迎於非會議時段或會議中會談時段討論。

Show more